中化銀髮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手機選單

人生下半場不能只有 基本生活被滿足

2020-04-30 中化銀髮事業編輯群

張智惠護理師擔任高雄南區照護管理中心經理至今短短1年5個月,從身邊只有1位居家照顧服務員(以下簡稱居服 員)至今已有多位夥伴加入,對於現在人力難求的環境下,她說:「我並沒有特別招募,但在非常時刻,總會有人力出現相助。」其實,智惠吸引人才法則歸功於她平日對居服員的情感支持與專業養成,以 及對臨床工作的熱忱。

帶著一份虧欠感,照護工作 即便再累也甘之如飴

從大學護理系畢業後,即考上公職並被分發到公家醫院,直接進入臨床工作,直到結婚有了小孩後,為了兼顧家庭生活作息而轉換其他跑道,求職路上可說是一路順遂,但內心對於照護工作卻有種投入時間太短的虧欠感,很想要再次回到臨床 照護工作。因先前工作業務關係知道中化製藥關係公司的中化銀髮事業核心服務就是居家照護服務,當在高雄設立照護中心時,就決定再次投入照護工作,成為高雄南區照護管理中心經理。

智惠坦承「居家照護工作真的好累,工作時數也不短,但我真的甘之如飴。」尤其看到長輩一點一點的進步與正面回饋,就會覺得十分滿足。

 

 

堅持提供有溫度的照顧服務

智惠發現服務個案中,使用長照2.0補助項目的家庭居多,但因為長照特約服務項目屬於任務導向,講求的是居服員的工作效率,該項服務內容結束後即可趕去下個案家,這樣的狀態,居服員容易失去服務溫度,也可能讓長輩在被照顧的過程中難免情緒失落,失去照顧陪伴的美意。「雖然滿足馬斯洛 (註) 最基本的生理照顧需求,但心理層面呢?」智惠鼓勵中化銀髮居服員能夠在有限的工作時數下,盡量地滿足長輩的自我實現。

智惠提醒:「了解長輩喜好,設計服務內容。」阿公會跳棋,就準備棋盤陪 下棋;阿嬤愛唱歌就準備手機音樂伴唱,「我們的居服員真的很棒,都可以從聊天過程中發掘長輩過往的社交興趣與生活背景,讓長輩對他們十分信賴。」

常常有居服員跟智惠回饋,每當他們今天的服務結束要離開案家時,長輩會感 到依依不捨,但也就更期待他們下次的陪 伴。智惠解釋因為居服員幫長輩找回了以往的社交模式與自信,以75歲的獨居武雄阿公來說,身體功能退化之前都會去參加宗教團體的活動,不過生病後就鮮少外出,也因眼睛不好無法閱讀聖經,居服員察覺後,為滿足他以往的習慣,就特地將聖經字體放大影印,並利用時間陪讀。甚至居服員還主動與智惠討論,請她協助聯繫武雄阿公以前常參與的宗教單位,邀請他們定期來探訪,讓阿公即使在家也可以維持以往的生活模式,逐漸建立自信。

 

 

無法單打獨鬥的照顧工作

照顧失智症長輩真的是很辛苦,卻也很有趣,智惠回想起前陣子才發生的特別案例:是一個請銀行員配合一起演一齣戲,才能順利安撫的老奶奶,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女兒發現71歲的媽媽在退休之後,時常惡言相向又不時懷疑她偷錢,種種異常行為,經醫師確診是罹患輕度失智症,女兒即申請長照服務並找上中化銀髮居家照護。智惠說儘管媽媽失智,但自主性仍然很高,不想要有外人進到家中照顧,正巧因媽媽住所空間大,有打算將樓上房間出租的機會,就與女兒約好訪視時間,與居服員兩人拎著行李喬裝成房客,進入家中瞭解個案狀況。

從此居服員就以房客之姿進入服務,且每個禮拜都會繳交房租給媽媽當生活費,以化解媽媽時常抱怨女兒不給她生活費,跟房客借錢的窘境。其實這是女兒私下請居服 員提供給媽媽的生活費,因為媽媽時常會忘了錢放哪,用繳房租的模式緩解她時常因沒 錢而焦慮的情緒,甚至媽媽會啷嚷著要去銀 行領錢,就會事先與銀行員溝通後先提供假鈔,演一齣戲讓她順利提領。

這些案例都是居服員在每個月教育訓練時分享的真實經驗,智惠也在會中給予專業建議與肯定,畢竟「照顧是無法單 靠一人的力量」,智惠感謝在服務過程中的每一位夥伴,讓長輩能夠維持應有的尊嚴,重拾笑容。

(註) 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美國心理學 家,以需求層次理論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