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銀髮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手機選單

家,就是最棒的復能場所!

2021-07-30 中化銀髮事業編輯群

復能的關鍵精髓就是應用自己的生活能力

 

很多長輩疫情期間在家裡悶得慌,但是又不能出去趴趴走,平常有居服員來家裏照顧、也能去醫院做復健,在家是不是就只能停擺呢?

 

No~No~No! 其實,生活即復能,家裡就是最棒的復能場所。如果只是去醫院復健,回家後卻忽略了將醫院習得技巧運用到生活中,讓自己的生活功能也提升上來,那就相當可惜。趁著疫情期間,本來坐不久的長輩,有沒有試著練習坐著陪難得在家的家人一同看久一點的電視、吃飯或聊天?站不久的長輩,有沒有試著站著洗洗碗、收收衣服?走不遠的長輩,有沒有試著自己去拿水、拿東西、走到垃圾桶旁丟東西?

 

復能前,先來認識什麼是復能?

 

職能治療師王志元在中化「銀髮小講堂」中先教大家認識什麼是復能,簡單說「復能」就是在個人有限的「內在能力」下,協助個案把「功能性能力」最大,並應用到他認為重要的生活事物。其中的關鍵精髓就在於:

1. 有限的「內在能力」

2. 「功能性能力」最大化

3. 他認為重要的生活事物上,回到他生病前最主要的生活方式。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體質、身體樣貌、能力、生活習慣,自己對自己的身體也最了解。作為協助長輩回歸生活的照顧者、家屬、治療師,都需要先知道長輩(個案)能夠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可以做哪些事情,確定他的「內在能力」後、再來量身訂做,幫助長輩(個案) 去把生活能力發揮到對他來說最好的程度。不過度勉強、也不去做做不到的事,避免增加受挫感、情緒與自信低落。

 

在了解能力的同時,也要觀察哪一些事情是長輩喜歡的、重視的生活重心,以此為出發點去評估復能計畫的內容。所謂的生活重心要以長輩為出發點,而不是來自照顧者定義。

 

能夠跟原本生活一樣  就是長輩最希望的

 

志元治療師分享,有人會在受傷或生病之後,期待能夠好好站起來走路,原因就是他想要能夠「自己來」上廁所或沐浴,這其實都能成為生活復能的絕佳目標。

 

志元治療師曾在上課提過一位住在頭城的奶奶,原本每天都通車一大段路到基隆賣菜,但生病後足不出戶、精神與情緒都有點委靡不振,讓照顧的兒孫覺得很心疼…。而在經過溝通與復能治療後,最後開開心心回到奶奶的「正常生活」。當奶奶可以每天出門見見老客戶、跟鄰里串串門子,同時能感覺到自己還能好好活動,對奶奶來說這就是最棒的復能成果。

 

提及這個案例是因為,很多人會覺得長輩年紀大了、最好能待在家裡不要亂跑亂動最安全,然而,待在家究竟真的是「為了長輩好」、還是「為了照顧者/子女安心不煩惱」呢?就跟腦袋「越動越靈活」的道理一樣,身體在家一個月不動也如隔三秋,當長輩年紀漸大了,常見肌肉量減少、有點骨質疏鬆情況,因此可能出現肌少症、衰弱症,這時候除了增加攝取足夠的飲食營養,其實復能與運動的介入就能夠有效預防和改善衰弱,事實上,有些長期臥床、倚賴輪椅的長輩,也可能有機會能重新自立行走的。

 

在家復能  居服員、家屬的角色是關鍵

 

照顧其實不單單只能依賴家屬,其實包括醫療體系的醫生、治療師,以及照護層面的個管師、居服員,還有最了解個案大小事的家屬,都能算在廣義的「跨專業照顧團隊」中,在醫療團隊中會視個案狀況會有不同醫療團隊的成員組合起來,而作為照顧頻率最高、最密集的居服員、家屬,要對自己照顧時的心態與照顧技巧有所了解,懂得引入照顧資源協助、學會與照顧團隊合作與溝通,才能夠發揮到最大照顧效能,也才能夠讓居服員、家屬不至於身心耗竭,都能在需要的時候能獲得「補血」的功效。

 

( 本文特別感謝 王志元治療師 於本文受訪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