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銀髮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手機選單

國際借鏡:淺談日本失智症照護模式

2016-08-31 童恒新/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所教授、魏倩雯/振興醫院專科護理師&國北護護理所博士班學生

據國發會推估,台灣於2060年人口總額是呈現負成長的現象,人口總數將減少逾500萬人,而人口結構的重大改變,除了表現在幼年人口及工作人口數均減少為現在的一半,而老年人口數卻是增加至現今的2.7倍。在這老年人口急遽攀升的趨勢下,2060年台灣的老年人口數恐超越日、韓、義、德等國(行政院主計總處),而在現今每4秒就會增加1位失智老人的速度下,可想而知,未來的失智人口也可能會是台灣的沉重負擔。{延伸閱讀-專業培訓起步走,共同推動失智症居家照顧

 

同為亞洲老年人口快速成長的日本,為因應老年人口快速增加,於1973年開始設置「團體家屋」的小規模共同照護模式,推動「在宅老化」觀念;1994年日本政府意識到老人失智人口的快速發展,亦推估在2015年後,失智人口會因為嬰兒潮世代的老化而邁向另一個高峯,因而修定「新黃金計劃」以教育面、實務面、政策面,執行整合性老人對策;2005年厚生勞動省發起「失智症百萬支持者計劃」,設立失智老人集合住宅;2006年起日本的失智症服務政策,建構「區域密集型服務模式」以及「小規模多機能」照顧型態,以「日間照護」的型態,搭配「居家照護」、「短期住宿」、「夜間訪視照護」的服務模式,使失智老人的家屬在照護上享有更大的彈性。{照護相關-【中化】失智症居家照顧服務

 

每個疾病都有其特性,對於疾病照護的優先考量就是「特性」的照護,失智症亦同。日本失智症照護專家曾提出「深究長者的心,順應長者的心,給予長者想要的生活」一語,失智症的疾病特徵就是「記憶喪失,進而造成不安情緒」,故減少不安及建構他們隨心所至的生活方式,並尊重個人的自主性及主體性是日本失智照護的基本概念,也是現今台灣在失智照護模式上應反思的重點。{延伸閱讀-台灣失智老人之問題與照護

而日本政府對於失智症老人及家屬的整合照護模式中,不僅強調早期診斷及早期介入,更以社區為基礎,提供連續、整合性的支持性服務,以不同型態的機構,協助失智老人及家屬做適當的選擇。許多研究提及,在不同類型的失智照護機構中,以「小規模多機能照護模式-團體家屋」的彈性做法,對失智症老人在生活照顧及減緩退化的成效最佳,「小規模」,意指服務人數在25人以下;「多機能」指結合居家服務、日間照顧與住宿等多項服務,並以日本國民一貫的用心及貼心,機構不再是冷冰冰的建築,處處可以感受的到「溫馨」及「家」的氛圍。若結合目前台灣所推動的「在地老化」政策,社區型照護模式是可考量並推廣的做法。{好物推薦-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工程服務

 

在許多先進國家,對於高齡化及失智症人口增多的策略,多以改善居家環境、普及日間照護機構、無障礙輔具的創新及發展為主,並減少24小時的長期照護,轉而倡導居家照護。

 

台灣在面臨相同問題的當下,應以失智老人及家屬角度出發,整合服務本體,結合醫療照護系統與社區等相關資源由片斷朝向無缝式照護,培育失智症相關人才,進而達成「成功在地老化」的目標。{延伸閱讀-失智症居家照顧整合藍圖與實踐

 

(*本篇原文刊載於《照顧達人誌》No.012,P.6-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