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銀髮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手機選單

中風後在家復能重建自立生活能力,輕鬆做得到!

2022-02-23 中化銀髮事業編輯群

長輩年紀漸長後、難免症頭較多,像是「中風」、「帕金森氏症」都是很常見的高齡疾病。以中風來說,不僅名列國人10大死因,其影響性也影響廣泛。延伸閱讀: 我擔心他是不是再次中風了? 

以家有中風長輩的家屬來說,除了調適面對病情的態度、心情與生活不便性,也需要同步考慮復能、復健的安排,以及是否有長期照顧需求。本篇除了談及如何透過復健與復能在生活中慢慢回復自立生活的能力,更著重讓大家認識「在家復能」對於實踐中風長輩達成日常生活自理的目標,為什麼效果佳以及可以怎麼做。

 

在家復能:掌握黃金關鍵期

中風後開始進行復能復健的最佳時間,你知道是什麼時候嗎?
中風後積極復健已是達成良好療效的基本知識,所有疾病的恢復狀況、恢復順序與時間,都會取決於腦區受損程度,修復成效與每個人條件息息相關。

 

中風前3個月,此時處於神經自我修復期,治療上先配合醫療處置、視恢復狀況逐漸加強復健強度,原則上及早安排復健,但需視身體恢復程度設計復健強度。但到第4-6個月後,則可以將復健任務融合在日常生活動作、以自立為目標,開始讓身體收到正確資訊、知道可以做到怎樣的效果,學會如何運作、而逐漸重建正確身體動作及姿勢。中風半年後,則可以開始「運動」、透過生活中的「復能」達到恢復日常生活的效果,治療效果也會更加凸顯。

 

學會透過用復能與身體溝通,有心持續是關鍵

每位中風者就是最懂自己的體能教練,身體的恢復狀況、能做到的程度、有沒有做到預期目標的程度,自己最清楚。即使是一年後積極復建治療或復能運動,雖然不能保證程度,也都還是有效果,只要有心,都可能有好轉的餘地,所以重點就是不要放棄,把握時間相當重要。結束復能的時間點,就在於中風者自己滿意的程度,覺得生活調適正常就可以停止。不過對長輩來說,即使沒有中風、也建議能持續保持生活運動好習慣。

 

生活復能效果才長久,正確姿勢最重要

由於中風多少都會影響生活品質,有些病友很積極、態度很好,卻可能會因為想達成目標,在既定練習上勉強自己多爬幾個樓梯、多做幾個動作,而忽略了姿勢正確性,導致動作品質不佳,產生代償性動作,結果使錯力、用到不對的肌肉,雖然看起來有在走路、有在動,但結果並不是我們想要的,反而讓大腦在運動過程中、因不斷地強化這些錯誤姿勢,讓「錯誤的動作記憶」覆蓋在腦區,造成反效果。因此復能重點在於:一、要保持正確姿勢。二、減低或去除錯誤動作的疼痛,才對動作恢復有用。

 

此外,照顧者也是良好復能的重要助力,在中風者旁鼓勵病患調適心情,避免拼命想著:「為什麼是我?」別太給過多過度的期望,陪伴時多擔待生病者,讓中風者有機會能宣洩負向情緒,也要避免以病友的進程互相比較,當心裡期待跟實務狀況發生衝突,反而可能影響之後復能表現,生病的人常常會很害怕照顧者給出的壓力,一旦產生沮喪抗拒,無法接受現實更會徒增壓力。

 

復能VS復健:最終目標都是恢復日常生活能力

不論復能或復健,目的都一樣,其實都是要恢復日常生活功能、讓生活自理。兩者最大核心不同點在於「復能是融入生活中落實持續」,差別就在於過程、設備、方式:復能是恢復自立生活的能力,復健是恢復肢體功能。復健比較常在醫療處理,像是手腳恢復動作,因為不可能等到肢體都完全好了再開始,如果都還做不到,那可以融入「復能」概念、藉由輔具或其他方式替代,以先做到再說。

 

例如教導相關的替代動作,或是從動作控制比較簡單的動作開始著手,盡早學會正確動作、也能免去照顧人力,生活中的例子像是:吃飯無法拿筷子、那就改拿湯匙;想帶長輩出門,就試著用輔具協助行動,出門帶輪椅,最後留一段路讓長輩練習走。下次出門就設定新目標,以增加自己獨立行走的長度。

 

日常活動就是最好復能、也是最好的復健

開始復能時,記得別讓長輩一開始就拒絕使用輔具,輔具是能避免雙方受傷的好幫手,也是幫助個案及照顧者雙方的好工具,能保留照顧者精力去做照顧上的重點價值的事。


例如想帶著長輩出外遊玩,如果長輩全程都自己走,很有可能一坐下來就累倒,如果帶著輪椅、讓長輩的精力跟時間留在最重要團聚的時刻,長輩在休息時也還有體力可以跟家人說說笑笑,目的就達成了。

 

另外像是飯後「擦桌子」,左右滑動就像在醫院「滑車車」;而用兩隻手掛衣服,就像在醫院「爬竿子」,如果曬衣桿可以調整高度,那就可以當作過程中的目標。做家事也能是一舉多得的動作,這些活動可以跟醫院的治療師討論或請治療師給予建議,即使家事做起來品質有差,也讓長輩幫忙家務,讓病人看到自己功能在那裡、知道自己還有功能、覺得自己也還有用,這樣效果就會比只在醫院復健好得多。

 

如果家裡中風長輩缺乏運動動機,建議可以多跟長輩了解原因為何,「願意動」的動機跟「不願意動」的動機究竟是因為怕被笑?還是沒有人陪很無聊?或者覺得動作太無聊太幼稚不想做?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就實務經驗上,在照顧有孫輩的長輩,就可以打出「孫子牌」,讓孫子撒嬌陪伴,效果通常會不錯喔!

 

延伸閱讀:復能照護計畫:設立理想目標與落實精確動作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