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銀髮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手機選單

如何與長輩溝通,想找人幫忙照顧的事?

2015-11-17 中化銀髮事業 企劃編輯群

(Picture source: pixabay.com)

 

莊媽媽是一位個性非常獨立、堅強的人,若非成長過程環境不好、沒什麼機會讀書,今天可能就不只是一個能幹的家庭主婦而已。但隨著年紀越大,莊媽媽的膝蓋也退化的厲害,行動變得有些困難,但她總是佇著柺杖挑起照顧老伴的責任。今年莊伯伯往生後,莊媽媽就不再出門了。餓了請人家送個便當、也不再出門教人練香功。一個人的莊媽媽,有時想起老伴就會留下眼淚,但只要子女表示希望找人照顧她,莊媽媽就會堅決的反對、表示自己很好...{延伸閱讀-專業居家健康促進照顧,看見長輩康復希望

 

【專家建議】

 

諮詢顧問:鄭杰榆/職業心理諮詢師

 

其實,我們大家都可以想想看,自己最怕老了之後在他人的眼裡是什麼樣子呢?

 

我想,「怕自己沒有用」、「請人照顧會成為家人負擔、要花錢」、「子女太忙了、依賴家人會造成他們困擾」…等等,都會是您我擔心的,而這也是長輩們內心深處掙扎矛盾的糾結。好物推薦- 代步助行、購物買菜 一車搞定

 

很多人一定會覺得,往往和家人的溝通,會因為比較親密的關係,所以會更直接、也就更容易彼此傷害,又或者是長輩反而比較不容易接受。在這邊,我跟大家分享一個概念,有時候將自己「抽離」身為子女、家人的角度,問題會更乾脆、清楚。所謂的抽離,就是在這短短的一兩分鐘之內,暫時先不要把他當成親人,他不是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而是一個單純的「人」。就像鄰居、朋友的父母…等等。這個角度會讓我們更能夠客觀的去瞭解問題背後的原因,也才能夠理解長輩某些行為的理由。{延伸閱讀-《中化銀髮居服員_素鈴》發揮柯南精神,解讀長輩的健康密碼

 

回到我們的這個例子,莊媽媽她是一個很堅強、獨立的女性。一個堅強自主的人在面對自己一項能夠勝任的事物上,會有什麼反應呢?

 

從生活背景的角度來看,其實這個問題也尤其常出現在單親家庭的長輩上,尤其目前七八十歲的長輩成長的背景是很辛苦的。他們對於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責任,都會很堅持的去完成。像是一個母親、一個妻子這樣的角色,永遠都以照顧家人來優先考量。所以,即使自己也面臨了身體上的退化,她還是會堅持著完成屬於自己這個角色的責任。{延伸閱讀-如何為長輩選擇合適的照顧方式?}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莊媽媽重要的照顧對象就是莊爺爺,爺爺不在了,莊媽媽一定會感到生活失去重心、感覺孤單、寂寞、甚至對這樣的情緒不知所措。但是,她原先的個性卻讓她不習慣被協助、也不善於表達自己被關懷的需要,更不會輕易的露出自己需要幫忙的樣子。因此,貿然的強迫她接受照顧服務,反而會引起莊媽媽很大的反彈,感覺自己不被尊重、也強化了她「老了」、「需要人照顧」、「沒有用」的負面感受。許多生活上出現一些困擾、困難的長輩,會特別抗拒去接受別人的服務。因為長輩的觀念裡面,接受服務以後,就好像代表自己是很沒價值、很沒用的。可能心理也會反思:「難道我真的有那麼糟糕嗎?……我有那麼差嗎?」{延伸閱讀-用身體當樂器,共譜快樂的照顧樂章

 

所以,即使家人都知道莊媽媽很逞強,但是絕對要有技巧、有耐心的來讓莊媽媽卸下心防。而這個角色,有時候不一定是由家人來擔任,也許可以透過其它人的協助,來讓長輩放心。

 

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就是「喪偶」這個事件來看,許多研究調查發現,喪偶的第一年,是情緒上最難過、也是最需要家人支持的時候。我們可以回想例子裡面的莊媽媽出現什麼反應…「不愛出門」、「不自己下廚」、「會獨自流淚」,這些反應都可以看出莊媽媽在先生過世之後大受打擊,是需要時間來恢復心中的傷痛的,甚至,莊媽媽還需要重新來調整自己的生活模式、來適應老後的一個人生活。我們可以先以自己來設想,假設今天,另一半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我們需要什麼呢?{延伸閱讀-《中化銀髮居服員_淑德》妳明天還會來吧?}

 

其實,我們可以想見,若是當我們自己碰到這樣的狀況,一定也希望家人的陪伴以及關懷,因為家人是有著共同的回憶、生活經歷的,有家人在身邊,比較能夠重新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提供心理上的支持。所以,真的發生這樣的情況時,我們建議這些家人可以與莊媽媽一同討論之後的「新生活」。不論是全家的出遊、或者只是家人之家的聚餐…即使沒有住在附近,也可以每天打電話問候,這些都能夠讓莊媽媽感覺到家人對她的關心、在意,在乎她的生活起居、心情。{好物推薦-聯繫家人情感 刺激大腦的「復古桌遊」}

 

比方說,問問看媽媽:「今天都在做些什麼啊?」、「午餐吃了嗎?吃什麼?好不好吃?會不會很油呢?」或者是可以投其所好,比如說莊媽媽曾經會教人家打香功,可以問問看:「媽,您還記不記得香功怎麼做呢?同事最近想要運動,我印象中這很不錯,想跟您學呢!」,用這些「聊天」的方式,進行溝通的兩大原則—第一、『先談心情再談事情』、第二、『先瞭解再建議』。這是溝通的開端,不論是什麼樣的技巧都不脫離這兩大原則。{延伸閱讀-用專業,串起居家照護的一站式服務

 

當然,像剛剛這樣的聊天內容,應該建立在莊媽媽是感到輕鬆、親密的情況下,才是一個良好的溝通情境。或許言談之間,長輩反而會慢慢的流露出一些生活上的不方便,例如,莊媽媽說:「唉!很久沒打香功啦!腳不舒服,人都不想動」,那我們就可以問她:「真的啊!那您的腳不舒服,在家如果要整理家裡的時候怎麼辦呢?」慢慢的將話題引導到「是不是找個人幫忙一下生活上的事」。{照護相關-【中化】居家健康促進專案

 

但是,我們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長輩一直堅持自己「過得很好」的時候,必須要注意不要用「關心的心情但是指責的語氣」來溝通。例如:「您看,您這樣不出門叫做過得好嗎?」、「吃外面的便當怎麼會健康呢?」、「您這樣子躲在家裡哭,得了憂鬱症怎麼辦!」。這樣子的話語對長輩來說,不只是感到自尊心受到貶低,也會感覺到不被子女瞭解、更加寂寞、孤單,真的感覺有需要協助的時候,反而沒有台階下、把心裡的話說出來了。{延伸閱讀-用身體當樂器,共譜快樂的照顧樂章

 

有時候,除了馬上直接找一個人來協助長輩之外,其實家人也可以在回家時好好觀察長輩的生活。有些時候透過一些輔助的器具,就能夠改善長輩的生活狀況,畢竟莊媽媽是排斥有人照顧她的。其實我們說的「輔具」,就是「輔助生活可以更方便的器具」,和居家照顧服務一樣,不見得一定要到很嚴重的退化才能使用。我舉幾個比較常見的輔具,例如:放大鏡、手杖、扶手、甚至扶手椅…有的時候,我們只是很簡單的稍微調整一下家中環境的動線,就能夠讓長輩在自然的退化狀況下,也能夠過得更舒服一些。但是,這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您觀察長輩的生活狀況以後,還需要提出來跟長輩討論。例如:媽,我看您起身的時候有點辛苦,我上次看到那個XX家,他媽媽用一個椅子好像很方便,搞不好會更輕鬆一點,我們要不要試試看?」以尊重的口吻,表達出在乎長輩的感受和選擇,這都是溝通最重要的潤滑劑。我們都不妨想像一下,當自己年老的時候,會希望子女怎麼跟我們說話…先從我們自己開始,這對我們自己的子女來說也是無形的身教呢!{好物推薦-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工程服務

 

如果像案例中的莊媽媽現在是一個人獨居,我們也提醒大家,目前內政部或者各縣市政府,對於獨居的長輩都有一些定期的關懷服務,例如像是電話問安、或者是社區關懷據點,可以提供一些長輩的社交機會,都是子女能夠結合的社區資源,這多少可以協助子女在外地不方便就近照顧的情況,所以您也可以先瞭解家中附近的相關資源,以備不時之需,讓社會福利網絡與我們一起關心家中的寶。當然,這畢竟還是有些限制,比如說電話問安可能是一週固定某個時間撥打一次、對長輩的實際生活幫助有限,社區關懷據點的服務,多數時候是需要長輩自己願意、能夠到外面來,但是不論如何,蒐集社區的資源總是好的。{延伸閱讀-一站式照顧資源站符合需求 省時、省力又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