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銀髮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手機選單

老人家吃得下 快活又營養

2019-04-16 口述│張馨怡營養師 採訪整理│中化銀髮事業編輯群

高齡者因餘牙顆數、牙齒咬合力及口水分泌減少等生理因素,影響咀嚼及吞嚥功能,導致進食量減少。如何幫高齡者備餐,往往成為照顧者的困擾,張馨怡營養師建議:「掌握高齡者的咀嚼吞嚥能力退化程度,調整食物裁切大小、飲食型態及烹調方式,多選用原型食物,若有需要再適時適量搭配營養品,也可以讓高齡者得到充足的營養。」

 

高齡者進食意願不佳   原因沒那麼單純

進食時,需要靠牙齒咬合咀嚼食物,藉由唾液濕潤食物形成食團後,舌頭將食團後送到舌根,啟動吞嚥反射。在做咀嚼這個動作時,牙齒的顆數以及咀嚼肌功能就非常重要。日本厚生省就提出80/20法則,期待高齡者在80歲的時候,還有20顆牙齒可以正常地咀嚼進食;當牙齒顆數越來越少,能選擇的食物種類變少,就有可能造成進食量下降或營養素不足等問題。因此有缺牙者,應諮詢牙醫師,是否可佩戴假牙;但影響老人家進食的意願不單是因為牙口不好,倘若其他生理功能退化,例如高齡者的眼睛糊糊看不清楚、嗅覺及味覺退化,變得不太靈敏,唾液分泌減少難以吞嚥,儘管美食擺在眼前,也會因為看不清楚、味道淡,難以下嚥而興致缺缺。

再者,因為老化造成腸胃蠕動減緩,也會讓高齡者容易感到飽足,進食的份量就相對會減少,所以一定要在有限的份量中增加營養、少量多餐,讓高齡者的吃得好又吃得巧。

 

掌握備餐4大原則 讓高齡者開心進食

 

第一步:調整食物質地

照顧者可依照高齡者不同口腔能力,對應不同的食物供應種類,調整食物質地,減少咀嚼次數。

吞嚥困難的高齡者,應避免吃表面光滑(如鳥蛋)、流速太快的液體(如水、茶)、太乾(如炒飯)、太堅硬(如花生米)等食物,減少因會厭軟骨來不及把氣管蓋住,以致少量食團誤入氣管誘發的嗆咳 。

圖、張馨怡營養師提供

 

第二步:改變食物黏稠度

當口腔能力退化到無法咀嚼固體食物,或對液體食物有吞嚥困難的狀態下,需將食物攪打成細泥。製備細泥飲食時,濃度不要太稀,減少嗆咳的發生,建議可利用天然增稠劑,如:藕粉、太白粉等,或市售商業增稠劑,調整飲食稠度及形狀,減緩食物流速,增加進食安全及意願。

 

第三步:增加營養密度

通常飲食調整成細泥飲食時,需加入適量的水分攪打,才能讓食物質地變成泥狀易成團,不用咀嚼可直接吞入。但視覺上食物份量變多,加上高齡者又容易感到飽足下,根本就吃不下這麼多。舉例來說,在全榖雜糧類的供應上,一碗飯調整成細泥飲食,煮成兩碗粥的份量,照理來說,要全部吃光,該高齡者的營養及熱量攝取才夠,但因為分量變多,以致於高齡者吃完第一碗粥就飽了,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因供應熱量及營養不足而日漸消瘦。

所以當照顧者「改變食物質地時,絕對不能改變食物份量」,在高齡者有限的進食量下,可利用烹調用油在菜色中增加熱量,或加入市售商業配方等方法來增加食物營養密度,雖然只吃一碗粥的份量,仍可以提升營養及熱量。

 

第四步:善用辛香料

高齡者的味覺和嗅覺逐漸退化,自然會想吃些重口味食物。此時可以用天然辛香料增加食物風味:例如蒜、油蔥、薑黃、薑、檸檬汁、咖哩等,取代化學加工調味料,讓口味多層次。例如炒菜前,先用蒜頭,油蔥爆香,增加香氣。若高齡者是吞嚥困難者,需泥狀飲食,並避免餐食中的顆粒渣渣,可先將蒜、薑等辛香料切磨後爆香,加入些許水分熬成高湯後,再將渣過濾掉烹調。

 

咀嚼吞嚥困難確實對高齡者的飲食產生很多困難與不便,但照顧者可以合併觀察咀嚼和吞嚥能力,調整食物型態以及質地,高齡者依然可以吃得營養均衡又安心。